一年后,我重新测了MBTI

status
Published
date
Aug 17, 2025
slug
20250817
tags
summary
重测MBTI,结果发生了轻微的变化。尝试借助AI分析测试结果并获得实用建议,探索如何利用新方法提升自我管理与效率
type
Post
notion image
MBTI这个人格测试工具风靡全球已经挺长时间了,虽然有的人不太接受MBTI,认为其是「星座2.0」,不具参考价值;但不可否认,MBTI是时下最流行的自我标签化工具。
虽然我几乎没有用MBTI标签自己的场景,甚至也从未真正地深入了解MBTI十六种人格的具体内涵。但我仍尝试通过MBTI测试作为一种可量化的方式,来更好地认识自己。
由于人格具有流动性,会随着生活经历发生变化。我每隔一段时间(半年~一年)都会重新测一次,并记录下来。

最新测试结果

凌晨没有睡意,重新测了一次MBTI:INTJ-T
与上一次测试的结果(ISTJ)发生了轻微的变化。

尝试AI解读

前文提到我至今仍未真正理解MBTI的所有具体内涵,每次想知道的时候都是通过搜索引擎短暂地浏览。
在LLM时代,就算没驱动力去完全理解MBTI的内核,也可以尝试借助AI工具分析本次的测试结果:
  • 内向 (Introverted, 89%):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,意味着您极度偏好独处来恢复精力,而不是社交活动。您可能在人群中感到疲惫,更喜欢深入的独处思考或小范围的深度对话。这与INTJ的“私人”本质一致,他们好奇但专注,不喜欢浅层互动。
  • 直觉 (Intuitive, 57%):中等强度,表明您倾向于关注抽象概念、大局和未来可能性,而不是当下细节。这是一个从一年前ISTJ(Sensing主导)向Intuitive转变的关键点,显示您可能更注重创新和模式识别,而不是单纯的实际事实。
  • 思考 (Thinking, 66%):中等偏强,意味着您更依赖逻辑和客观分析来做决定,而不是情感因素。这让您在问题解决时高效,但可能在人际关系中显得较为理性而非细腻。
  • 判断 (Judging, 56%):中等强度,显示您喜欢结构化、计划性和决断,而不是随性。这与INTJ的“运筹帷幄”特征匹配,您可能擅长设定目标并坚持执行。
  • 情绪易波动 (Turbulent, 64%):这不是核心MBTI维度,而是16Personalities的额外变体。它表明您可能更易受情绪影响,追求完美时会自我批评或焦虑,与自信果断的Assertive变体相反。这可能放大INTJ的弱点,如过度分析或对失败的敏感。
与一年前ISTJ结果的比较
一年前您的类型是ISTJ(后勤型人格),这与INTJ有许多相似之处:两者都是内向、思考和判断型,都注重逻辑、效率和长期规划。 然而,主要差异在于感知维度:ISTJ更偏好Sensing(求真务实,关注细节、事实和过去经验),而INTJ转向Intuitive(天马行空,关注抽象想法、模式和未来潜力)。

然后呢?

我还让AI根据我测试出来的人格给我一些可执行的建议:
  1. 一页周计划: • 内容:愿景一句话、3 个本周成果、3 个不做事项、3 个风险与对策。
  1. 决策备忘录×2: • 选择两件高影响事项(如文章选题策略、项目技术路线),按模板写,14 天后复盘准则是否合适。
  1. 最小验证习惯: • 任一抽象判断,24 小时内绑定一个可观测验证(数据/访谈/原型),并记录结果。
  1. 90 分钟深潜×6: • 每次只有一个目标,定义完成标准;结束做3行小结:结果/阻碍/下次改进。
  1. 预检清单: • 在重要输出前跑一遍5条清单:目标读者是谁?核心结论一句话?证据是否足够?反例是否处理?下一步行动是什么?
  1. 情绪与能量日志(‑T 专项): • 每晚打分3项:压力、清晰度、掌控感(1–5);若任一≤2,写一句“我能立即做的小动作”。
 
大部分建议都在各种效率方法论里面见过,但「周计划」里列「3个不做事项」对我来说确实是耳目一新的方法/工具。在过往自省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,总会有各种重要或不重要的意外事件(例如一场发布会,将会在近期发布但还未官宣的产品、我认为有意思的新闻/数据)干扰了我目标的实现。
把「不做事项」看作与「待办事项」相同重要等级放在计划里,这似乎是一个很棒的idea。我很好奇LLM是如何想出这个方法的:
我之所以会提到「不做事项」,是因为从你这次的 MBTI 画像里,我看到了几个信号,它们天然适合用“负面清单”来帮你守住专注力:
  1. J 型 + 高 I(内向 89%)的结构化倾向 • 特点:你倾向制定计划、喜欢按节奏完成任务,但能量主要来自独处和深度思考。 • 推论:一旦日程被太多零碎事打断,不仅影响效率,还会消耗心理能量。 • 策略匹配:用“不做事项”提前划出边界,比靠意志力抵抗临时请求更稳。
  1. N 型(直觉 57%)带来的发散力 • 特点:思路容易跳跃到新的可能性,善于发现潜在机会。 • 推论:这种发散如果不收束,本周目标容易被新鲜想法“劫持”。 • 策略匹配:负面清单能帮你在当前周期内暂存这些想法,下轮再处理。
  1. ‑T 变体的自我驱动 + 完美主义倾向 • 特点:更敏感、会持续打磨细节,希望结果尽善尽美。 • 推论:可能在低优先级任务上投入过多精力,只因想把它做好。 • 策略匹配:把这些易陷入打磨的任务放进“不做事项”,避免资源稀释。
 
太真实了。
虽说除了刚开始用Notion的那段时间以及个别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刻,写周计划并不是我恒常会做的事情。但为了从摆烂的状态中抽离,我还是愿意从今天起按这个方法写周计划。
除了打算采纳周计划的方法外,我还想尝试「90 分钟深潜×6」。这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就是在90分钟番茄钟的基础上,「每次只有一个目标,定义完成标准;结束做3行小结:结果/阻碍/下次改进。」
其实核心的逻辑就是做所有事情都精细化量化目标,并做质检回顾。只不过每一天都像写工作日志一样繁杂,行政开销可能有有些大,不知道能不能坚持。
 
 

© whitezaak 2024 - 2025

RSS